环评审批改革放权但不放责,环评之所以能改、敢改,因有规划环评先行,还有战略环评兜底

2016-10-23 17:43:30 admin 512

“这一年来,环保局在市政府政务大厅的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让我们甩掉了以往排名靠后的尴尬。”庆阳市环保局局长杨漪将这一改变,归功于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在庆阳,环评审批改革起步早,规模大,效果明显,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庆阳市在环评审批上究竟改了什么,又试了什么,能让公众评价在一年中有了显著提升?日前,记者对庆阳市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采访。

改革就是改管理

庆阳是能源资源大市,油煤气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加工在项目建设和经济总量中占比很大。2015年4月,庆阳市环评审批改革试点之初,瞄准了石油资源开发这一切入口,按照不欠新账、还清旧账的思路迈出了第一步,见到了成效。

“改革将单井项目环评由审批制改为申报制,现在只需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和承诺书,并提交申请文件,就能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而过去审批周期一般在一到两个月。”庆阳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鸿政以石油单井为例,向记者介绍了改革前后的变化,不仅环评时间缩短了,环评费用也由过去平均一个单井1万多元,变成现在基本没有支出。

在庆阳市环保局提供的一份文件上记者看到,2015年庆阳市审批单井项目1700多个,累计费用2000余万元;今年截至7月底已办理单井申报项目986个,而费用一栏数字为0。

“这次改革改得好,实行单井项目环评申报制后,不仅为我们省下一大笔环评费,还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安环科科长刘小江一语中的。他介绍说,油田单井项目基本采取边探明边开发的滚动开发模式,而且各种风险控制措施都很成熟,一般探明后,只需很短的准备期就可以开始建设生产。而之前由于环评周期长,跟不上一些项目“短、平、快”的节奏,容易出现未批先建的情况。

受益的不仅是石油行业。今年上半年,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庆阳市大剧院等项目环评均通过快速审批程序,得以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而8月23日,庆阳三条高速公路同时按期开建,也得益于环评审批改革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改革就是改管理。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庆阳市通过建立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通过细化项目分类、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提高了环评效率。对重大项目开辟了环评“绿色通道”,实现了超前介入、全程服务。同时,加强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廉政防控等工作,在给权力“瘦身”的同时,也为廉政“强身”。

据统计,环评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庆阳市项目环评办理数量提高了23%,审批时限下降了65%。在省环保厅巡视员张政民看来,效能提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功能凸显是庆阳市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效。

规划关键在“落地”

“很多项目环评之所以能改、敢改,是因为我们有规划环评先行,还有战略环评兜底。”在谈及改革力度大时,庆阳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鸿政点出了庆阳环评审批改革的一大亮点。

国家《“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着重强调了推动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要求完善战略环评方法,提升评价约束力,并促成强制约束性。庆阳市环评审批改革之初,就开始了战略环评、规划环评的探索和实践。

改革之初,庆阳结合市情提出了“以环境质量定环境容量、以环境容量定排污总量、以排污总量定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路。2013年,庆阳市联合省环科院、中国环科院和中国矿业大学,率先尝试环境承载力战略环评课题研究,完成了《庆阳市油煤气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战略研究》。

这一研究对庆阳市生态环境现状和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对产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等专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将庆阳市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基础型生态保障区、城镇规划区和工业集聚区,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功能区又进行了细化分解。

战略环评的开展,为试行建设项目准入差别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每一个功能区明确了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发展建议。

在战略环评的指导下,庆阳市把规划环评摆上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将规划环评作为各项规划审批的前置要件,建立了规划环评违法责任追究机制。3年来,庆阳市先后编制完成了能源开发利用、电力、煤化工等20多个专项规划环评,旅游、水利、交通等9个行业的19个规划环评也正在编制中。

目前,庆阳市逐步构建起了三大环评管理体系,突出了战略环评的指导性、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和项目环评的强制性。“这种环环相扣的体系,改变了以往‘重项目轻规划’的环评格局,让环评在参与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促进污染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庆阳市环保局局长杨漪说。

 放权但不放责

自2012年以来,省环保厅按照国家和省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先后3次下放审批权,总计约84%的建设项目下放到市州及以下环保部门审批。而庆阳市在改革试点中,也将环境污染小的13类101项审批权下放至县区一级。

如此大规模的审批权下放,很容易让承接方“消化”不了,造成“放得下却接不住、管不好”的局面。

针对此,庆阳市提出既要放权,也要“握拳”,要突出环评服务,把好环境管理关。

“坚持放权不放责是一条重要原则。”庆阳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鸿政介绍,对于环境风险高、影响范围广的项目,庆阳市环保部门将其环评紧紧握在手中,并集中各方资源开展技术评审,把好环境保护的第一道闸门。对于已建成项目,按省环保厅要求,开展了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评查。对于规范环评市场,庆阳市进一步强化了督查考核和惩戒措施,注销了庆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环评资质,通报批评了13家环评机构,暂停了9家环评机构的环评资质。

与此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改革中也显得尤为重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庆阳市共建立各项制度、规程等18项,为试点工作搭好了制度平台。成立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从全市环保系统中选调业务骨干充实到环评管理队伍中,通过集中培训和案例实训,大大提升了业务能力。同时,庆阳市将环评“专家库”由原来的60多人扩充到277人,这些专家已成为庆阳环评审批改革的又一支“生力军”。

在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庆阳市将环保责任的落实作为提升环评能力的突破口。试点工作除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外,也调动起了服务对象和环评机构落实环保责任的积极性。

刘小江说:“改革后,我们能够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较大项目的环境风险控制上,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了我们的环境管理水平。”


');